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2:50 点击次数:141
心意六合拳十大形图片
拳谱日:相传心意拳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,用以训练将士,杀敌报国,故又称:岳武穆王拳。
图片
心意中的“把”不同于传统意义武术中的掌,正是由于这一点不同,反映了心意拳的源渊和智慧。
“把”有两种解释,一为手形;二为一组拳或一趟拳。
“把”(手形)——五指乍开,把心内扣,虎口要圆、要拔、要伸、要扣。
图片
相传说心意拳是祖师爷由枪中化得的,所以握枪之手与拳中之把有诸多共通之处。精研过大枪的人都知道握枪之手不是满把抓、满把都用劲,而是十指各有分工,各有不同,各司其职。
同样,心意拳也细化了指法的不同含义,使其在交手中占得先机。
拔拇指主中定,拔满为升,拇指为土,管自身;拔食指定方向,千夫所指,食指为木,指敌人;拔中指主向前,以一到底,中指为火,主进攻;拔无名主左右,圆中见横,无名为金,主防守;屈小指主后撤,以意为先,小指为水,主后退。
心意习惯性称拳为锤,拳性似炮,所以多讲炮锤。
锤形有二:一为五指折叠成拳,先折小指、无名指,然后叠小指、无名指,再折叠中指,食指只折不叠,大拇指压在食指上,成其卢式心意拳独特的门鼻拳,行拳时以食指的第二关节为锋(门鼻
拳:象形于用食指与大拇指夹着门鼻关门的手形)。
二为五指折叠成拳,先从小指开始,依次到食指,大拇指折叠压在食指、中指的第二关节上。
鹰捉:由把成拳的过程就是鹰捉。出手如搓,回手是钩。
图片
三者关系:
沾实的瞬间或由把变拳,或由拳变把,或由把变为鹰捉。
由拳变把,我们叫丢把,如手中有物,丢弃,把心内吐。
把心与肘尖,或与肩尖形成两点一线的撑拔关系。由把变拳是沾实的瞬间向上或向前。由把变为鹰捉是沾实的瞬间向下或向后。
整身而言,腰以上为上半身,腰以下为下半身,上半身要稳稳地坐在下半身上,如同坐在车上、骑在马上一样放松,以腰脊为轴、为杆插在下半身上。下半身如同车的底盘一样要承载住车的上半身。往来之间上半身要相随下半身。
1.鸡 腿
腰以下的部位,含整个根节,胯前掖后翻、闭股、提裆、竖膝、屈腿、折腕,如同车的底盘、炮的底架,要将本重与所承受的重量都稳稳地落在脚下、地上。
运动过程中,要用翻胯之力,以胯拎大腿、提膝、翻脚而前。
两大腿内侧、两膝、两脚踝骨有相合之意,磨胫而出。两膝揉动前行,一膝顶、一膝竖,如机器人前行时的下半身状态。
身如坐轿,竖起腰脊,这样才能保证所有重量通顺地落于地上,不在胯、膝、腕部受力,否则日积月累会形成慢性膝伤。
2.龙 腰
龙腰指胸腔与盆腔之间的整个部分,中节之根节,身之纵横都赖于此。
习心意拳者,腰须练得极度灵活,将髋关节通过扭、曲、伸、拔等手法锻炼得非常灵活、松动,且有筋骨之力。
龙腰,一是要练出横劲,具体的讲就是通过日就月将的练习龙调膀,脊柱两侧后腰带处会各自练出一块横向肌里的肌肉,腰愈圆才能有横劲愈大,这就是心意拳出手打横不见横的关窍。
二要练出束展劲。
名师常讲:“皮老虎、皮老虎,束之如猫,纵之如虎。”
就是靠腰脊的弯曲,胸腔与盆腔合,通过日就月将的练习龙折身,腹部自会练出一块块纵向肌里的肌肉,腹愈实束展才会劲愈足,这样,发力时自会出全身的整劲,而手无忙乱多余的动作,方做到手与身束一。
3.熊 膀
胸腔上与后相连的部分,含膀与背至肘。胸腔在脊骨的撑拨下欲上,熊膀在引力的作用下欲落,一如人与穿在人身上的衣服关系,身欲上衣欲下。人体与熊膀的关系,保证了人能直立行走。
习心意拳要时时保持这层关系,争愈强人愈稳。
胸腔不会动而熊膀在肌肉与筋的作用下,会前后上下移动,形成胸的开合、两膀间的上下之争,从而有了束展劲、六合形。
4.鹰 捉
鹰捉泛指肘以下的部分,小臂与把。由把成拳的过程中就是鹰捉。
“回手是钩”讲的就是鹰捉的形与法。练习者手上须有筋骨之力。
5.虎豹头
指双膀以上的部分,含头与项。
领而竖就是诀。练拳时,两耳要听而上领,下颌应水平后收,头中正不歪斜,颈椎受力后自会有上顶之势,而无上顶之形。颈部挺拔,如虎豹之势。
发为血梢,心惊发乍而竖,有冲冠之势。突目视人,眼有三法:观天不看天,察地不看地,眼角洒人。前有三条路,左、中、右,心有所动,舌有所指,他人无意我在先。舌为肉梢,舌欲催齿。牙为骨梢,有勇在骨,牙欲断筋,切齿之恨,有虎之形狼之心。
身成六势的虎豹头与心意拳动作中的虎抱头有区别,练者应分开,一是身形的要求,一是动作的名称。
6.雷声
梢随声起,声随梢落,一枝动百枝摇。
习时,力出于皮糙肉厚、伸筋拔骨,劲来自于气炸、血荡、五藏六腑束展。劲是沿着肌肉中肌里线性传递的,皮包肉、肉载力,肉厚则力大,劲的传递愈疾、猛。
声起、皮紧、肉缩、筋固,气血聚而极,五藏束而实,一如火塞在气缸中下落;心猿一动拳始出,收极而炸,一如炸缸,气炸、血荡,六腑展而大,充气血于皮,皮坚发竖;充气血于肉,肉胀筋长;充气血于膜,骨硬筋韧。
梢落有向,劲随而至,沿直线沾实于一点,一气呵成。
此一循环所产生的恶气顺气道喷发而出,喷的愈疾,量愈大、劲愈短、力愈猛、穿透性愈强。气管、声带在气压的冲击下,而喷吐出短暂的“噫”声,形惊、势乍、毛竖,如狮虎状。
心意六合拳以内外合一的“六合”理念,心‑意合、意‑气合、气‑力合;强调以心领意、以意导气、以气化力。手‑足合、肩‑胯合、肘‑膝合;要求全身各部位协同发力,形成整体的爆发力。以六势为法,七拳并用,形成“十形合一”。
动作取自十种动物的本能搏击(龙、虎、熊、马、猴、蛇、鹰、鹞、鸡、燕),兼具形象与意念。
动作简练、劲法刚猛,出手如电、如浪,强调“一击制敌”,不追求拖沓的推击,而是高爆性的瞬间冲击。
通过丹田发力,配合“踩、扑、裹、来、决”五劲,使拳势刚、猛、狠、快,具备强大的杀伤力。既是实战技击拳,也适合各年龄层的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,兼顾养生与修身。
以“心意四把拳”单式练习为核心,动作变化多端,强调实战中的灵活应变,而非繁复套路。心意六合拳如水翻浪,出手肩不动,抬手往前冲!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心意六合拳“内外兼修、刚柔并济、技击实用、养生健体”的独特风格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